茶叶武夷山岩茶-武夷山 岩茶

岩茶五大名丛?
武夷岩茶的五大名枞是:
1、大红袍:武夷山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产于天心岩元龙窠坐北朝南的岩壁上,距岩脚谷地7-8m,由石块砌成平台,共有正副三丛。号称“茶中之王”。属灌木型,小叶类,迟芽种。植株矮小,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形椭圆,叶面平,稍内折,叶色深绿,富光泽,叶肉厚而脆,叶缘微波。芽短较壮,幼嫩芽叶带紫红色,产量低,制成乌龙茶品质优异,制成绿茶,香味亦较佳。
2、白鸡冠: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白鸡冠树高1.75米,分枝颇多,该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白鸡冠产于外鬼洞。属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植株中等,树姿较直立,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缘微波。发芽整齐,芽叶黄绿。产量较低,制成乌龙茶品质优异。
3、铁罗汉:武夷最早的名丛,产于里鬼洞,属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形椭圆,叶面稍隆起,叶肉肥厚,叶色绿,富光泽,叶质较软,叶缘平。芽肥壮,幼嫩芽黄绿色,发芽整齐。产量高,制乌龙茶品质优异。
4、水金龟:水金龟产于牛提坑葛寨峰下。属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植株较高,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稍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缘波状。芽肥壮,幼嫩芽叶淡绿色,产量一般,制成乌龙茶,品质优异。
5、半天妖: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之第三峰绝顶崖上
在武夷岩茶中, 名枞是武夷岩茶的一个分类,也有人写为名丛, 指的是品质优异,具有独特风格的茶树单枞,是武夷山优秀茶树品种的统称,目前武夷山在种植和销售的约为40多种,名枞具有典型的岩韵特征,在市面上有较高的声誉。
武夷岩茶名枞系列:现今武夷岩茶中有四大名枞: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大红袍之前也是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后因大红袍成为单独的品种,半天妖才有机会填补大红袍的空缺,进入四大名枞的行列之中。武夷山除五大名枞之外,还有白牡丹、金贵、金锁匙、北斗、白瑞香等。合称为十大名枞。
岩茶五大名枞之一: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品质特优,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
岩茶五大名枞之二:铁罗汉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之内鬼洞(亦称峰窠坑),两旁悬崖峭壁,茶树植于一狭长地带的小溪涧旁(竹窠岩长窠内亦有与此齐名之树)。相传宋代已有铁罗汉名,为最早的武夷名枞。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干铁罗汉看上去色泽绿褐油润带宝色,条索粗壮紧结匀整,乍看似水仙。香气浓郁幽长;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滋味顺滑,浓厚鲜活,岩韵特强;叶底软亮匀齐,红边带朱砂色。铁罗汉之上品,兼具花果香。
岩茶五大名枞之三:白鸡冠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成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黄,香气细长有特别幽长之感;滋味醇厚较甘爽,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亮,红点点泛现。
岩茶五大名枞之四:水金龟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栏坑杜葛峰之半崖上。相传清末已有此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观其外形,绿褐带宝色,色泽乌润略略泛白,条索紧结弯曲,匀整,稍显瘦弱;闻有轻微焙火焦香,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微有杂质;香气内质蕴含梅花香;汤色由深橙渐黄,透亮。绿润软亮;红边带朱砂色;边缘有破碎,茶汤显厚,略带甜香,滋味十分鲜爽,喉感滑顺舒服。
岩茶五大名枞之五:半天腰
又称半天鹞,半天鹞武夷岩茶传统五大名枞之一,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之第三峰绝顶崖上,又名半天夭、半天腰。妖气十足,多变的茶香,初时如兰似花,继而如粟像杏,再则焦香横溢,时刻带着一份妖媚。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干茶香馥郁茶香带有多元的果香,香味精致优雅细腻,冲泡时香气袭人,滋味浓醇,熟果香气鲜明馥郁,回甘清甜持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ancha.com.cn/post/1058.html